姓名: | 何东征 | |
领域: | 人力资源 生产管理 领导艺术 | |
地点: | 浙江 金华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555
- 博客访问:15191195
国际竞争激烈,产品过剩,各项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数量的竞争,而是以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综合效应。 质量已经成为未的唯一的竞争战略和必要的手段,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劣质产品给消费者的影响,以至于伤害,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老百姓舍弃国货,追求洋品牌和奢侈品,是在性价比中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做有良知的企业,做有良心的企业家,享受放心的产品,这已经不是一个高调的口号,而是消费者发自内心的呼唤,是民族发展的需要。 早在2000年左右,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Inc)公司,对167家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以考察质量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参见《质量烁金》京特.隆美尔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调查结果表明,按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应的质量绩效水平,可将他们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对应着明显的管理特征和质量绩效的区别如下: 第一级:检验级 管理特征: 1.通过检验保证质量; 2.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3.对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和返工率; 4.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顾客意见的处理过程; 5.质量管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几乎由质量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1.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2.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了有限的预防措施,只占质量成本的13%; 3.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质量业绩水平: 1.平均缺陷率:≈4,800ppm(即0.48%注:ppm—百万分之缺陷率) 2.废品率:>5% 3.返工率:>3% 4.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第二级:质量保证级 管理特征: 1.通过检验保证质量; 2.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3.对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和返工率; 4.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顾客意见的处理过程; 5.质量管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几乎由质量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1.使用了基于数据的分析技术,如:Pareto图、因果图、SPC、生产过程的风险分析等,但仅一般性地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 2.QFD、田口方法、实验设计等“质量设计”方法,没有系统地被采用。 质量业绩水平: 1.平均缺陷率:≈900ppm 2.废品率:≈3.1% 3.返工率:≈2.7% 4.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第三级:预防级 管理特征: 1.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开发阶段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采用了“质量设计”和“预防措施”,以保证质量问题在“源头”得到根本解决; 2.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而且包括开发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 3.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中央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 4.引入“并行工程”的“跨职能工作组”方法,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1.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QFD、田口方法、质量损失函数分析、实验设计、DFMEA、PFMEA、FTA、过程能力分析等; 2.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质量业绩水平: 1.平均缺陷率:≈900ppm 2.废品率:≈3.1% 3.返工率:≈2.7% 4.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第四级:完美级 1.高层管理者设定了及其严格的质量目标,如:“零缺陷”。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2.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层次都制定了各自具体的质量目标,如果这些目标实现的话,产品即可达到“零缺陷”质量; 3.70—80%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参与“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改进不仅针对设计、生产等一线部门,而且扩展到所有部门;考试大质量工程师 4.创造一种有助于质量提高的企业文化氛围,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了对每一位员工的无形的激励机制; 5.形成了跨职能的团队协作,以达到质量目标; 6.形成核心流程:零缺陷生产与质量设计。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被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1.平均缺陷率:<100ppm 2.废品率:<0.8% 3.返工率:<0.8% 4.过程能力指数CPK:≈2.0 按照这四个等级的标准进行对照,我们就可以看看我们的企业处于哪一个等级,我们的真实状况如何。由于职业的原因,每天我都有机会到我们的企业现场走访、交流,和我的同事一起进行探讨。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养,却都是杯水车薪,力不从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资源的制约,我们在很多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控制,不能全面、系统、有效地做好质量管控。 做好质量不能完全地依靠市场的自然法则,需要行业的自律,从业者的信心,企业的良心,法律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参与。这些年,我先后到过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诸如台塑企业、统一集团等;到过韩国现代企业;到过日本松下、本田;到过英国路虎汽车等企业的车间参观考察,除过生产线的管理之外,最为关注的是他们的质量管理。感受最大的就是,质量无小事,质量就是细节,在于每个环节,没一个过程,每一个人。企业的素质首先就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决定了一切。所以,我们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失,一个是责任的担当;一个是职业化的员工。大量的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急功近利的临时工充斥生产线,我们何以保障质量。那么多的安全事故,那么多的质量事故,那么多的不良产品流入市场。从原材料到成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是质量大打折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监管的问题,而是理念、信念、执行等和不公平的竞争的综合性问题。 在给企业做相关质量管理的培训的过程中,我关注了一个关键的词:世界质量。联想到近几年自己走过的那些国际大牌企业的制造现场,更加坚定了我们倡导的一个理念:决战在市场,决胜在现场。我们走市场,到现场,最大的感慨是,不是我们做不好产品,而是我们没有把人做好。先做人,再做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员工就是企业的第一个产品。只有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质量意识流淌在血液里,渗透在骨髓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才能真正如戴明博士所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我们参与国际竞争,依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呢?答案只有两个字:质量! 美国管理专家汤姆•彼得斯在研究了诸多企业之后,提出了世界质量的12大特征: 第一、管理者着迷于质量。质量是从感情上的依恋开始的,没有“如果”、“那么”或“但是”可言。 第二、有一套思想体系或思想方法作为指导 第三、质量是可以衡量的。 第四、高质要受到奖励。 第五、每个员工都应在技术上受到培训,以便评估质量。正如日本人所说:质量,始于培训,终于培训。 第六、利用包含跨职能部门或跨系统的团队。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把我们的管理哲学从敌对转移到合作上来。 第七、小的就是美的。 第八、提供不断的刺激。创造无止境的“霍桑效应”;质量革命是一场关注琐碎细节的战争。 第九、建立一个致力于质量改进的平行组织结构——“影子质量组织”。 第十、人人都发挥作用。尤期是供应商,但销售商与客户也同样必须是质量改进过程的一部分。 第十一、质量上升会导致成本下降,改进质量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第十二、质量改进永无止境。每件产品或服务,每天都是相对地变好或变坏,但绝不会停滞不前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微时代,快时尚的时代,需要我们做出快速的反应,积极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追求快乐,享受幸福,美好的产品带给我们积极的享受和愉悦的感觉。有质量的生活,有质量的产品,需要做到尽善尽美,不懈追求。世界因我而不同,世界因你而美丽,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质量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管理者。(何东征2013-04-10于荷叶塘) 东风浩荡舒襟怀, 征途险阻誓功成。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