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殷祥
领域: 运营管理 
地点: 江苏 扬州
签名: 自强不息 兴企强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46
  • 博客访问:1744568

专家文章

管理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 2013-07-24

标签:

 

从事管理工作的职场人,一般会怎样称呼自己?“职业经理人”是比较官方的称呼,“部门负责人”则比较通用,有时我在口头交谈时,更喜欢当面将他们称为“老师”或“教练”。这个称呼听起来似乎相当“土气”,但我喜欢它并不是没有理由,“经理”也好,“负责人”也好,着眼点都是工作,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层管理培训往往会只看到管理的技术手段,潜心研究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好的老师或教练则必须要能够做到既专注技术,也专注自己手下的那帮学生。为什么我将管理者比做老师或教练?想要成为优秀的老师,仅仅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具备足够的爱心,甚至将学生当做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看重和培养,才能引导他们向自己希望的方向成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也是相似的,管理者不仅应该关注技术和方法,同时也要关心员工的生存状态,考量他们获得的尊严,以及工作状态、生活条件是否符合人性。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的今天,如果管理者没有这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心态,就很难真正提高自己团队管理的技术手段,无法保证员工将自己的努力同企业的命运紧密连接起来。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起点就是马斯洛所强调的“将工作者还原成为一个人”。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员工成为了一个个团队运作下的“碎片”,他们负责各自的岗位,发挥着自身的功能。然而,没有人在内心希望自己被当做“碎片”,这是因为按照马斯洛内心需求的层次,只有完整的人格才能获取应有的满足感,而成为完整的“人”来工作,并将工作融入到自己完整的生活状态中,则是现代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内心需要。首先,马斯洛理论所强调的人文关怀出发点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员工是有价格的,这是他们提供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工资薪酬成本,但作为人的价值,管理者们并没有看到。有位管理者在部门里很少将员工放到自己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上进行认识。我每次听到他介绍新的项目,总是会先谈市场,再谈成本,再谈技术以及相关的流程、制度、监督方法等等,可是很少听到他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分析。有一次,我忍不住问道:“员工在这个项目上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位领导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我还没考虑到……”试想,一位老师在准备自己的课程时,是否能够不考虑学生的因素?要知道,好老师虽然能够教出好学生,但好学生也能“锻炼”出好老师,因为越积极主动思考的学生,越是能激发出老师的想法,提升教学效率。同样,好的员工固然需要良好的管理技术来培养,但反过来,看重并发挥员工的潜在价值,同样可以起到提升企业效能的作用。对于管理者来说,手中最好的资本就是你的人力资本。其次,马斯洛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方向表现出了管理者所代表的企业追求目标。毋庸讳言,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要赚钱的,这些企业家在刚刚成长的初期阶段,无疑是将赚钱看成头等大事。然而,等到他们的企业达到一定营业规模,获取一定的固定利润时,这些企业家们更多关注的就并不是赚钱,而是如何去考察社会更多的需要,从而调整好企业的运营策略,满足企业的社会价值。因此,管理者们也应该了解企业家这样的战略,从了解员工的需要开始,做到用人性关怀来形成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有这样一家企业请我过去作指导,在实际观察后,我相当欣赏他们的做法。这家企业属于纺织产业,但他们的管理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从每一批员工进厂的第一天开始,企业的人事部便会为他们建立起个人档案和培训计划,并且由专门的 HR 主管保持跟踪,让每一批工人都如同接受了“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各车间的主管也能同样“知人善用”,达到了“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目的。据这家企业的人事部主管告诉我,目前,该企业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占员工比例约 10% 左右,而公司的中层和高层干部有 90% 是从一线提拔起来的,这种关怀员工的意识,保证了员工迅速的成长,也保证了企业内部造血机制的完整。不仅如此,这家企业的老总还告诉我,在他们企业,员工每年都会获得免费的体检作为福利,而在每年的节假日,员工还都能参加奖励性质的庆祝活动,文体活动更少不了,员工生病住院,公司车辆不仅负责接送,而且高层都会来探望……这些人文关怀的举措,不仅保证了企业内管理的高效,也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这家企业,我还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人文关怀倾向越明显,员工对标准化管理制度越是能够遵循和接受。职业化培训比如,正因为为新员工准备好各自不同的辅导老师,他们才能更快适应企业操作的流水线,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业绩,也正是因为企业设置了清洁干净的车间环境,配备了功力强大的空调,保证操作环境始终处在常温下,工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才能更集中于标准化操作等等。这个现象很好地解答了人文关怀是否有利于标准化制度建立的问题。曾经有管理者颇为担忧,他们害怕一旦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气氛,就会导致员工只看到自己的需要而无法关注企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适应严格的标准化制度,其实,我并不认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标准化和人文关怀应该是一种互相补充的管理思想,正如同所有的机器都需要经常保养,使用润滑剂进行养护一样,虽然企业中的员工在很多方面都是整个标准化工作制度中的一个个组成零件,但他们更需要通过马斯洛管理思想中的人文关怀,来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发挥出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一个“我愿意”的员工,进入到一个强调“你必须”的制度中,这样得到的效率必然是最高的,远远强于那些通过单调而盲目的管理“技术”而“组织”起来的团队。管理的确需要技术,但管理者也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当我们能把爱融化在对员工严格的管理中,用人文关怀来润滑规范的制度,用完整的人的定位来衡量员工价值,这样的技术将会于无形中带给企业管理更多的提升空间。所以说,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中层管理中
的运用也是需要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的。
更多精彩请关注殷祥老师个人网站 http://www.yxglpx.com/wb.asp
 
 
 
 
 

推荐
自强不息 兴企强国
类别:商务礼仪 |   浏览数(193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