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杨思源 | |
领域: | 人力资源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礼仪培训 | |
地点: | 上海 徐汇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1
- 博客访问:285483
雇主热衷于培训、教育员工怎么做好员工,要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很少看到雇主需要怎么做好雇主的培训。他们关心的是员工如何爱岗敬业,责任意心与执行力……因此对员工职业素养提升的培训课程需求相对较大。
雇主与雇员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不管承认与否,双方是不同的利益体,但如果双方能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彼此都能让渡适当的利益,彼此都尊重对方的“关切”,双方可以和平共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夜之间曾经当家作主的员工,铁饭碗没了,大批人变成“无主”的“下岗人员”。市场经济体制下,员工不再是公司的“主人”,公司也不会把员工看成是自己“家庭”的一员。劳资关系的摩擦不断,导致劳动官司成为高居法律诉讼案件的榜首。
企业追求赢利主导了企业目标和企业的行为准则。如果员工没有理解这一目标并遵守企业相应的规则,那么该员工是不会让雇主所接受的。于是,雇主就需要培训,训诫员工,把他拉入自己的轨道或请他走人。
在这样利益格局造成的现实面前,雇主找讲师培训他的员工,希望员工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做一名受欢迎的员工。怎么培训呢?笔者杨思源既做过多年的员工,也做过雇主,双方的体验都有。作为讲师,既要能落实雇主的意图,又要让员工愿意听,双方都认可讲师,认可讲师的培训。选取的角度,立足点就尤为重要。本人杨思源就把“雇主提供了工作平台,员工借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客观上也给公司带来回报”。“发现打工以外的乐趣”。如果与雇主“一个声音说话”,不仅学员抵触,雇主要的效果没法达成。作为客观的第三方也经常想,雇主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塑造员工职业素养”多少?还不如把自己调整好,在公司的文化,管理制度,员工关怀方面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光靠培训的灌输,引导要收效大。
请看看严酷的现实:
1. 一位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海归,经济学本科毕业,在校获得校长荣誉学生称号。在2011年进入一家上海的美国公司,从市场部助理做起,做了将近3年,经历了3次公司裁员,1次公司兼并。3年内只有1次的培训机会。进入公司前公司已经走下坡路几年了,公司瞒着,她误入“歧途”。公司地处上海的最偏远地点,公司的班车少,接送的路程很有限。员工公交上下班所花的时间单程要1.5小时以上。该海归要跳槽,找了大半年工作,都主要因为她所在的公司行业太偏,所做的工作被认为与应聘的职位关联度不大。此时她已不能再对招聘方说,我从头做起。3年时间,他的同学,同龄人,有的已经做部门经理了。男怕入错行,现在打工的都怕入错行。她迷茫,辛苦出国求学,以高材生毕业,青春岁月大好时光的3年,有的是担惊受怕,却没有在工作中学到什么,现在要另起炉灶,雇主却不待见。她问,公司不景气谁之过?为什么我们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如此结局?
同样的案例不胜枚举。2015年联想集团大规模裁员就是最好的例证。
2. EMS是中国邮政的公司,且看他们怎么对待员工。上海受台风影响,下大暴雨,EMS快递员风雨无阻送快递,笔者杨思源一看吓一跳,一位小伙子浑身上下湿透,头上,身上不停的滴水,约3分钟的时间,他站立的地上一滩水。我问:“你公司咋不给雨衣?”,小伙子答:“这件就是公司发的雨衣”,我注意到这件“雨衣”本身湿透,他穿在里面的T恤也湿透。事后,我越想越觉得有必要向EMS公司领导说道说道。分别有2位负责投诉的工作人员接待我,总体意思是他们没有过错,雨衣发给员工穿了。员工基本的劳动保障不到位,是违反劳动法的,也是没有人权的。快递员工是以自己的尊严,健康为代价找一饭碗。这是他与EMS合作的契合点。显而易见他和他同事能与雇主同心同德吗?
企业重视员工职业素养塑造没错。只调整一方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雇主也需要重视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关系的建设。因此我建议雇主需要培训《员工关系》。双方都要调整,规范,彼此顾及对方的“关切”。
杨思源18016095097
物有所值的培训. 咨询.联系:18016095097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