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顾严
领域: 企业战略  领导艺术  商业模式 
地点: 浙江 杭州
签名: 张顾严导师课程合作请联系:13486186318   QQ:127108765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1
  • 博客访问:749577

专家文章

个体的“精明”与群体的“弱智” 2016-12-11

 《THE CROWD》中有一句话很好:人总会刻意降低自己的智商,以融入团体当中。

       大到社会小到组织与家庭。这个总结定义了个体思维与团体共识。

       小时候都读过一篇文章,《皇帝的新装》,我们在感叹其小孩子的直言与他人虚伪的同时,却又都在重复着“虚伪”人的行为。

        我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出过一篇作文题-读一篇文章,写出读后感。我依稀记得原文-一位领导,喜欢题字,在一次聚会上,很多人希望这位领导临兴题一字。领导兴起,大笔一挥“同意”!

        老师让我们根据这个故事,根据自己的认知,写一篇读后感。我记得我当时写了一篇,主题就是领导很幽默,同意这词一语双关。不过,大部分时间作文都能拿范文来读的我,这次竟然被老师批评。大致意思就是领会错了。甚至上纲上线的“教育”了我一番。至于这篇文章到底什么意思,我其实已经忘记了,我只是记得我当时认错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和班级上所有孩子写的不一样。老师甚至批评我思路不正确,哪里能看到领导幽默了?不管怎么样,我认错了。因为父母的教导是要听老师的。。。。。。

        这件事对我影响挺大的,甚至一度让我自己很少在团体中去发表不同建议。所以当我看到《THE CROWD》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同身受。

       其实生活中不缺乏精明聪明之人(绝对褒义词),但是为什么人会在随着圈子与时间的消磨,而变得普通?其实团体的影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又要照顾绝大多数人的感觉。我想,这个可能是每位掌握“真理”者最痛苦的地方。。。。。。

        前段时间,大妈与小粉红们去肯德基门前拉横幅,地址肯德基。我相信,对于现在爱国越来越理性的人们,这个行为并不会受到太多人支持,因为但凡智商余额足的人,应该知道,除了品牌,肯德基的原料,人员几乎都是中国人,你抵制肯德基,实际上就是抵制中国人自己。不过大妈们好想并不在意。我想,应该拉横幅的大妈中会有些智商足的。但是没有办法,她不能拒绝!为什么?大家都是一块广场舞的,一块打麻将的,一块压马路的。大家一块拉横幅,如果你要是不参加,或者说出不同建议。估计其他大妈会嘲讽的喊上半天“哎呦,能耐了啊,都是老太太,装什么装,好向你懂多少一样”。所以为了不影响内部团结,有些大妈得揣着明白装糊涂,藏着智商装弱智。其实联想到多年前的西安那次抵制日货。我相信明白人还是有的,但是呢,你可不敢在成百上千人面前,站在日产车上高呼“同胞们,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互存,互利共生,完全的抵制,只能让经济下滑,人民事业。。。。。”保准,说不过三句,就会来个血染的风采,所以,即使真清楚,也得装糊涂。

     王石当年在四川地震时候博客写到:个人认为,万科捐出200万是个合适的数字,企业捐赠应该可持续,而不应该成为负担。这话一出,立马被人骂的体无完肤,最后不得不公告追捐一亿。但是最后还是被认为是无奈之举。其实作为王石,他谈到的只是对慈善的看法,但是在举国悲痛的时期,说这话可能会让绝大部分人不舒服。其实仔细想想,捐款本来是个人行为,捐款自愿数额自由。或许偷偷的捐200万这事就没事了,但是群体有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总是在寻找愤怒与悲痛的发泄口。比如这件事的王石,爱国中的肯德基。说句实话,可能在王石捐款事件中骂王石最凶的一群人,可能捐款连两百块都不到。不过没关系,骂得开心就好。正如每次有大事情,总会有人骂马云为富不仁,不捐款一个亿。而且骂的不在少数,其实仔细想想,马云当年困难的时候,逼着马云捐款的这批人给马云捐过钱吗?所以说群体不善思考,却急于行动。

    正如很多时候,我们所见到的艺术品展览中,不一定是所有展品都是好东西,但是因为摆在那里,绝大部分人又说这个东西好的时候。你不可能也不好意思说这东西感觉不怎么样。那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你不懂欣赏。而如果在地铁站里,面对一个街头卖艺者,你如果驻足聆听,沉默陶醉,那大部分人可能觉得你是不懂装懂。地铁里怎么可能有高雅的音乐?2007年1月12日,世界顶级小提琴家Joshua Bell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用价值350万美金的小提琴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事后,有人感叹,真正能懂得欣赏如此高雅音乐的,1000人中不过三四十人。

     在组织管理中也是一样。我经常说,公司文化是老板(一把手)文化,而团队文化则是主管文化。文化要有底线上的共性,和行为方式上的个性。如果组织文化是倡导行为方式上的共性,那这个组织文化是失败的。团队中的不同声音是团队成长的动力。现在流行一句话,外行干掉内行,为什么?因为内行的行为与思考模式都已经固化,不善与发掘或者发现不同的声音,所以造成新思想真思想无法上传下达。这其实在组织中是非常可怕的。

     文化底线上的同,与行为和思考方式上的不同,在组织管理中同等重要。而作为管理者来讲,既要认知道组织中的“大多数”行为特点,又要关注“极少数”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共性的基础上,倡导个性。这样的组织才是有活力的。

     作为团体中的“聪明人”我建议适当“糊涂”一下,郑板桥当年写难得糊涂,估计也是考虑到群体与个体的差异。在行为习惯和非重大事件上,聪明人要善于容忍团队的“糊涂”,否则要么影响团体团结,要么影响团体和谐。正如《欢乐颂》里面,安迪与小曲她们玩牌,因为自己的高智商,把每个人手里的牌都算的一清二楚,结果扫了大家的兴致。

     作为组织管理者,既要学会明白大部分的“愚”又要尊重少数人的“精”。两者兼听则明。

  


推荐
张顾严导师课程合作请联系:13486186318   QQ:1271087651
类别:高层修炼 |   浏览数(222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