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铁链 | |
领域: |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 |
地点: | 广东 深圳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4
- 博客访问:251967
要感到不安,关于对成功学的看法,我在后面的篇幅会有关于我的理解。但就事论事,陈安之先生把美国培训界的成功模式引入到中国,成功的帮助了多少人我们暂且不论,有一点贡献很明显,今天培训界的大佬级人物,很多都是从安之机构出来的。 陈安之 本篇文章分三个部分,也就是题目提到的,中国培训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有些观点与您的观点不有一致的地方,请谅解我的观点,就像我同意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一样: 第一、中国培训业的过去——西部大冒险 之所以用西部大冒险,是因为刚开始,企业培训是一个新名词,在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之前,甚至培训师都不算是一个正式的职业。我们的企业家就这样靠自己的经验摸爬滚打,所以西部大冒险是对淘金者或牛仔的一种考验,这里究竟有没有市场?如果有市场应该怎么做?我总结了一下,第一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低端市场开拓。 最开始从梦工厂到后来的安之机构,到后来从安之机构出来的聚成的几个创始人一起做聚成,也就是2003年。这段时间做的一开始,大疗分都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后来渐渐的有一些企业主管和中层干部也到聚成办卡学习,并逐渐有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开始了解和参与培训。但总体来说,培训的受众不是社会的中上层。这和当年毛泽东打游击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竟出奇的一致,只不过主席是从农村到城市,这里是从低端向高层。 还是要感谢一下陈安之先生,很多人说他把安东尼罗宾的那一套搬到中国来,对他的成就不以为然,也很幸灾乐祸的认为安之机构和陈安之本人今天的处境觉得正常。我本人不喜欢也不讨厌成功学,所以没有任何主观立场。只是觉得今天在培训业有饭吃的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良心,如果没有陈安之培养和启蒙的这种学习与培训的意识和市场,哪来的培训这碗饭吃,又哪里来的聚成,包括今天很多培训业界的大佬,要么听过陈安之的课,要么干脆就是从安之机构出来的,今天思八达的刘一秒、盛世合兴的周嵘、孙晓歧是从安之出来的,包括现在聚成的几位股东或者称之创始人。聚成的董事长也坦言自己是听了一堂陈安之的课才有了创业冲动。另外讲感恩的L老师,讲国学应用的z老师,讲领袖风采的Y老师,应该都是听过他的课的。如果大家有补充的我再修改,我知道的就这些。 之所以说要感恩,是因为中国人有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这片蓝天让这么多人飞翔,还是要感谢陈安之先生,这与大家喜不喜欢成功学没有关系。因为那是一门课程,这是一个行业,并且未来这个行业将会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将更加繁荣! 2.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任何行业受惠的,往往是最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尤其是中国这个喜欢自立门户单干的国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掌门人,陈安之先生成功的富起来了,当年几千人的会场,每人几千员。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一个不可愈越的高度。但是安之机构没有给经销商或代理商留足够的利润空间,让合作的人挣不到更多的钱,而且机构内只培养一个讲师,那就是陈安之。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发展遇到瓶颈,然后自立门户。陈安之是第一个富起来的人。 聚成陈永亮与周嵘 之后从安之机构出来或者学习过的聚成的创始人,用学习卡的模式,把更多的课程,更多的老师,更多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做更大的市场,所以创造了奇迹,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做到六个亿。这是先富起来的第二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阶段除了公司挣到钱,很多讲师也风起云涌,例如前面提到的几位老师,都是这阶段起家的,刚进入有一个好处是,讲师少,而且还不好找,所以只要是讲师就值钱,只要你能讲就有钱赚,所以这个时间当讲师应该说机遇大于能力。 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成功学的看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现在培训业的现状,很多人跟我说,成功学让你信心满满,但是却没有最实用的方法,这就像一个人身上有无穷的力量,但是没有一个沙袋可以供他打拳一样。在我看来成功学的优势在于受众广、接受快、影响力大。起码在现场你是感觉你是收获很多的,当然也有很多人离开现场一冷静,又发现一无所获。所以后来的聚成的课程把课程越做越系统,越分越细。这是必然的。 第二阶段、现在——三国鼎立 当培训的市场越来越大,大家需要真东西的时候,就到了第二阶段,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很多成功的公司,做得比较大的如聚成、影响力、思八达等等。从安之机构一家独大,到大家一起分亨培训这块蛋糕,有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1.分裂 三国演义里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错。中国人历来喜欢自立门户,开宗立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培训市场竟争激烈一点,最终能让市场和客户更满意,做更好的课程和产品。这是一件好事。 这里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聚成的董事之一周嵘先生和袁丽军先生从聚成出来,加盟到影响力,组成盛世影响力公司,后来又因为经营理念等种种原因,分家成为影响力和盛世合兴两家公司。这样就形成了三家比较有代表性和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公司:聚成、影响力、盛世合兴。最后这一家知名度现在还不广,但业内人士应该都是知道的,也有二十多家分公司。 聚成两字,是聚天下英才,成千秋伟业。当年我成立自己的公司汇赢天下时,汇赢两字也源自于此。汇天下英才,赢千秋伟业。但聚散本是无常事。一方面中国人的性格骨子里,不像西方人或日本人那样适合共谋大事,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观念。长期共事太难了,你会发现,共患难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公司发展快了,如何分钱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这将是中国的企业发展状大的一个重大问题。 刘一秒 另一方面,很多培训界的同行,也意识到需要有几家大的公司展开竟争,这样能更好的服务于培训学员。也能让培训完离忽悠,真正的落地,给企业带来业绩或效果。 2.平台 刚开始的培训业更像是一个工厂,自己的产品自己卖,一方面因为当时没有更多的讲师资源,现在很多企业家也出来做培训了,像马云、俞敏洪、严介和等等。另一方面,大家都不懂讲师是什么的时候,可以内部制造。所以从安之机构只有一个讲师,到聚成自己生产讲师。聚成最开始的讲师都是源自于企业内部,自己制造的。做的好的销售人员,给一个讲义和课件就可以开始登台,因为客户需求量太大了。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讲师只有形而没有神。因为年龄、阅历、经验都不足以支撑他所讲的内容。 当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同行发现这个问题时,聚成公司也开始内外并举了。同时,当前两年公开课越来越难的时候,培训公司的功能从销售者和生产者集于一生,到不生产,只做好销售。到现在,只做邀约,做平台,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们看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最大的家电销售国美和苏宁。我们就知道平台是什么意思,国美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所有的电器都可以在他的卖场里卖。甚至促销员都是厂家的。培训公司也是如此。 现在的培训公司做的比如总裁集中营吧,讲师不是本公司的,一般都是外面请的,客户只做邀约,不到现场之前只收一些成本的费用。重要的是让你到现场,听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客户有的自己选择不同培训产品的权利,同时能通过现场感受老师的课程和风格决定自己适用于哪类课程。这就像是一个超市,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商品,这比之前第一阶段,就像是粮票时代要强多了,那时就这个课,有课你就来听,一方面老师和课程分类少,另一方面听课的机会少,你听什么都会有收获。 但是还是和超市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进超市是不要门票的,但是现在这种培训大部分还是有一些门票,可能就是场地成本和其它一些基本费用。培训公司也不指望靠这些赢利。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进超市不会强制你买东西,但是一些培训公司为了提高成交率,会做销讲或者叫说明会。表面上看,销讲是不影响你做购买决定的,但是销讲会让你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氛围下做出一些出场后你会后悔的决定。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成交的方法是一环接一环的,本质上培训公司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他们要提高业绩和成交率,看过《公司的力量》这本书或纪录片的朋友就知道,公司是要服务于股东利益的。但是同样要让顾客利益最大化。 很多客户当时会做出一个购买的决定,培训公司短期的利益得到保障,因为公司也要生存,一家培训公司开起来到关闭几个月的时间很正常。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满足了培训公司的利益需求,而不是客户培训的需求。因为正像我前面说了,客户学员不是做了全面的评估做的决定,大部分人是因为现场特定的氛围,和成交的话术所造成的。要知道,消费者是理性的。用克林顿的一句话说:你可能以在部分时间期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期骗部分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期骗所有人。 这个成交的环节,不是出自己客户角度的考虑,而是因为培训公司的成功欲望。所以,现在这种集中赢的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打动学员了。因为有一些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完成把他做成成交环节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像当初做公开课一样,越听人越少。从长远看,不利于培训业的发展。 严介和 3.网络在线视频培训网站的繁荣 最开始做网络在线教育的可能是时代光华,后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在线培训的网站出现:像总裁网、中华讲师网、企管天下、前沿讲座、赢家大讲堂等等。 网络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你能上网就能购买不同老师的视频。同时学员如果听第一节不感兴趣,不用往下听了,但是在现场听老师讲,内训有纪律,公开课交了那么多钱不能走,同时他的体验成本比较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会员的认可。但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无法现场互动和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学习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当然你对这个老师特别感兴趣,每句话都很用心。特别是以前听过这个老师的课,内心又特别认可的话,区别就要小一些。 有些网站做了很长时间,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这样也给企业或学员选择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总裁网。 4、更多优秀讲师的涌现 一方面,更多的企业实战家进入到培训平台。这些老师做过企业,而且企业做的很大,管理经验丰富,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也很受广大学员的欢迎。比如前面提到的太平洋董事局的严介和、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的俞敏洪、慧聪网的郭凡生等等。 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家做培训也有很多方面让一些学员不满意,比如演讲技巧方面不如职业讲师,从语言表达说普通话(如严先生),到课程体系,到讲课技巧等,我们说肚子里有货很重要,但是能不能让别人学到更重要。同时企业家自己的工作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所以能用于讲课和研发课程的时间相对就少。这样就让课程大打折扣。同时他们出场的费用和听课的票价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难以普及。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型的讲师如易中天、于丹也进入了培训领域。他们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拓展了培训的课程领域和体系,像亲子教育,养生,家族文化等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和多了起来。这也是培训市场更繁荣的一个特征。也让更多口才好或在某个领域有独特实力的老师加入。 曾仕强 第三阶段、未来——咨询顾问专家的时代 我个人一直是做营销的,所以大胆在这里预测一下。营销的发展是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谁就能赢得将来的市场。 今天我们的培训人,只是帮助客户提供了一些培训产品,而当客户学员对培训产品不太了解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必竟买一个产品不像是买了一颗白菜,课程比白菜要贵很多。而且你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在那里听两三天,如果选择失误,不光是钱的损失,时间也是很大的代价。 所以,只有听过不少课的,对培训产品比较了解的客户学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购买适合自己的课程。而更多的人刚开始都要交一不低的学费。这样就让培训邀约越来越难,因为大家心里都没底,自己能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课程,第一次能够因为免费听课而心动,但是去了才知道,不掏钱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必竟天下有免费的晚餐。 我认为,未来的培训行业,一定是以满足客户学员的需要为基础,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客户不专业而带来的损失和失误。如果学员要听好几次课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是不是当你打官司时先要跟律师学几年,或者看病时先要抱着医学书啃几个月才去治病。这样耽误工夫。 一定有一个趋势,就是每一个咨询顾问都会变成专家,对课程了解,同时对不同老师的风格也了解,最关键的是知道这个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学员选择的时间成本,同时学员也能要到自己最想要的课程。现在的咨询顾问更多的是一个电话销售的角色,就是要不断的把客户带到现场来,剩下的成交的事情交给公司和老师。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压力相当大。所以流失率非常高。 如果将来有一天,每一个咨询顾问,都变成一个医生,变成一个专家。企业在他这里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而现在的培训公司,更多的只是利用了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对讲师资源的控制,做差额利润。这样咨询顾问价值没有最大化,培训公司与客户学员的利益也没有最大化。 3.未来的老师——本土化、实战在技巧结合 今年很多老师的课程体系都是来自国外的,比如营销的不论是顾问式销售,品牌营销。还是亲子教育,还是人力资源系统。都大部分是国外热了拿到中国来。除了养生是国产的以外。因为这是中华文化遗产。 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像曾仕强教授这样的老师,讲中国式的东西。同时也不再简单的把西方的管理方法直接搬过来,因为好多方法在中国水土不服,像麦肯锡这么牛的世界五百强,很多方法在中国也不灵。所以这是一个趋势。 易中天 刚开始的老师重技巧,现在开始重实战,将来的老师一定是需要实战与技巧相结合,因为实战的人有东西不会讲,有技巧的老师会讲没功力。未来讲师不是一个混饭吃的行业,一定会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和尺度,这把尺应该是在广大消费者手中。 己经深夜了,今天是冬至。很多人发来短信问候。写这篇文章不是批评谁,只是让更从业内外的人士多一些清醒。祝愿我们培训行业的天空越来越蓝,因为这种一个出人才、产人才、用人才的领域。就像郭德纲相声中说的那样,我爱大清国,我爱相声,我怕这门艺术完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热爱的这个行业越来越好,不希望被其它行业的人所垢病。 上面的观点如果有与您不同的地方,您不一定要认可,我们怀着一样的心情,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样,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赞美他是一种爱国,批评他也是一种爱国。我们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己,但我们都一样希望教育产业报国,成就人生,成就梦想。 要感到不安,关于对成功学的看法,我在后面的篇幅会有关于我的理解。但就事论事,陈安之先生把美国培训界的成功模式引入到中国,成功的帮助了多少人我们暂且不论,有一点贡献很明显,今天培训界的大佬级人物,很多都是从安之机构出来的。 陈安之 本篇文章分三个部分,也就是题目提到的,中国培训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有些观点与您的观点不有一致的地方,请谅解我的观点,就像我同意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一样: 第一、中国培训业的过去——西部大冒险 之所以用西部大冒险,是因为刚开始,企业培训是一个新名词,在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之前,甚至培训师都不算是一个正式的职业。我们的企业家就这样靠自己的经验摸爬滚打,所以西部大冒险是对淘金者或牛仔的一种考验,这里究竟有没有市场?如果有市场应该怎么做?我总结了一下,第一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低端市场开拓。 最开始从梦工厂到后来的安之机构,到后来从安之机构出来的聚成的几个创始人一起做聚成,也就是2003年。这段时间做的一开始,大疗分都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后来渐渐的有一些企业主管和中层干部也到聚成办卡学习,并逐渐有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开始了解和参与培训。但总体来说,培训的受众不是社会的中上层。这和当年毛泽东打游击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竟出奇的一致,只不过主席是从农村到城市,这里是从低端向高层。 还是要感谢一下陈安之先生,很多人说他把安东尼罗宾的那一套搬到中国来,对他的成就不以为然,也很幸灾乐祸的认为安之机构和陈安之本人今天的处境觉得正常。我本人不喜欢也不讨厌成功学,所以没有任何主观立场。只是觉得今天在培训业有饭吃的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良心,如果没有陈安之培养和启蒙的这种学习与培训的意识和市场,哪来的培训这碗饭吃,又哪里来的聚成,包括今天很多培训业界的大佬,要么听过陈安之的课,要么干脆就是从安之机构出来的,今天思八达的刘一秒、盛世合兴的周嵘、孙晓歧是从安之出来的,包括现在聚成的几位股东或者称之创始人。聚成的董事长也坦言自己是听了一堂陈安之的课才有了创业冲动。另外讲感恩的L老师,讲国学应用的z老师,讲领袖风采的Y老师,应该都是听过他的课的。如果大家有补充的我再修改,我知道的就这些。 之所以说要感恩,是因为中国人有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这片蓝天让这么多人飞翔,还是要感谢陈安之先生,这与大家喜不喜欢成功学没有关系。因为那是一门课程,这是一个行业,并且未来这个行业将会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将更加繁荣! 2.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任何行业受惠的,往往是最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尤其是中国这个喜欢自立门户单干的国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掌门人,陈安之先生成功的富起来了,当年几千人的会场,每人几千员。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一个不可愈越的高度。但是安之机构没有给经销商或代理商留足够的利润空间,让合作的人挣不到更多的钱,而且机构内只培养一个讲师,那就是陈安之。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发展遇到瓶颈,然后自立门户。陈安之是第一个富起来的人。 聚成陈永亮与周嵘 之后从安之机构出来或者学习过的聚成的创始人,用学习卡的模式,把更多的课程,更多的老师,更多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做更大的市场,所以创造了奇迹,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做到六个亿。这是先富起来的第二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阶段除了公司挣到钱,很多讲师也风起云涌,例如前面提到的几位老师,都是这阶段起家的,刚进入有一个好处是,讲师少,而且还不好找,所以只要是讲师就值钱,只要你能讲就有钱赚,所以这个时间当讲师应该说机遇大于能力。 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成功学的看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现在培训业的现状,很多人跟我说,成功学让你信心满满,但是却没有最实用的方法,这就像一个人身上有无穷的力量,但是没有一个沙袋可以供他打拳一样。在我看来成功学的优势在于受众广、接受快、影响力大。起码在现场你是感觉你是收获很多的,当然也有很多人离开现场一冷静,又发现一无所获。所以后来的聚成的课程把课程越做越系统,越分越细。这是必然的。 第二阶段、现在——三国鼎立 当培训的市场越来越大,大家需要真东西的时候,就到了第二阶段,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很多成功的公司,做得比较大的如聚成、影响力、思八达等等。从安之机构一家独大,到大家一起分亨培训这块蛋糕,有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1.分裂 三国演义里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错。中国人历来喜欢自立门户,开宗立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培训市场竟争激烈一点,最终能让市场和客户更满意,做更好的课程和产品。这是一件好事。 这里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聚成的董事之一周嵘先生和袁丽军先生从聚成出来,加盟到影响力,组成盛世影响力公司,后来又因为经营理念等种种原因,分家成为影响力和盛世合兴两家公司。这样就形成了三家比较有代表性和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公司:聚成、影响力、盛世合兴。最后这一家知名度现在还不广,但业内人士应该都是知道的,也有二十多家分公司。 聚成两字,是聚天下英才,成千秋伟业。当年我成立自己的公司汇赢天下时,汇赢两字也源自于此。汇天下英才,赢千秋伟业。但聚散本是无常事。一方面中国人的性格骨子里,不像西方人或日本人那样适合共谋大事,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观念。长期共事太难了,你会发现,共患难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公司发展快了,如何分钱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这将是中国的企业发展状大的一个重大问题。 刘一秒 另一方面,很多培训界的同行,也意识到需要有几家大的公司展开竟争,这样能更好的服务于培训学员。也能让培训完离忽悠,真正的落地,给企业带来业绩或效果。 2.平台 刚开始的培训业更像是一个工厂,自己的产品自己卖,一方面因为当时没有更多的讲师资源,现在很多企业家也出来做培训了,像马云、俞敏洪、严介和等等。另一方面,大家都不懂讲师是什么的时候,可以内部制造。所以从安之机构只有一个讲师,到聚成自己生产讲师。聚成最开始的讲师都是源自于企业内部,自己制造的。做的好的销售人员,给一个讲义和课件就可以开始登台,因为客户需求量太大了。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讲师只有形而没有神。因为年龄、阅历、经验都不足以支撑他所讲的内容。 当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同行发现这个问题时,聚成公司也开始内外并举了。同时,当前两年公开课越来越难的时候,培训公司的功能从销售者和生产者集于一生,到不生产,只做好销售。到现在,只做邀约,做平台,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们看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最大的家电销售国美和苏宁。我们就知道平台是什么意思,国美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所有的电器都可以在他的卖场里卖。甚至促销员都是厂家的。培训公司也是如此。 现在的培训公司做的比如总裁集中营吧,讲师不是本公司的,一般都是外面请的,客户只做邀约,不到现场之前只收一些成本的费用。重要的是让你到现场,听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客户有的自己选择不同培训产品的权利,同时能通过现场感受老师的课程和风格决定自己适用于哪类课程。这就像是一个超市,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商品,这比之前第一阶段,就像是粮票时代要强多了,那时就这个课,有课你就来听,一方面老师和课程分类少,另一方面听课的机会少,你听什么都会有收获。 但是还是和超市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进超市是不要门票的,但是现在这种培训大部分还是有一些门票,可能就是场地成本和其它一些基本费用。培训公司也不指望靠这些赢利。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进超市不会强制你买东西,但是一些培训公司为了提高成交率,会做销讲或者叫说明会。表面上看,销讲是不影响你做购买决定的,但是销讲会让你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氛围下做出一些出场后你会后悔的决定。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成交的方法是一环接一环的,本质上培训公司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他们要提高业绩和成交率,看过《公司的力量》这本书或纪录片的朋友就知道,公司是要服务于股东利益的。但是同样要让顾客利益最大化。 很多客户当时会做出一个购买的决定,培训公司短期的利益得到保障,因为公司也要生存,一家培训公司开起来到关闭几个月的时间很正常。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满足了培训公司的利益需求,而不是客户培训的需求。因为正像我前面说了,客户学员不是做了全面的评估做的决定,大部分人是因为现场特定的氛围,和成交的话术所造成的。要知道,消费者是理性的。用克林顿的一句话说:你可能以在部分时间期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期骗部分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期骗所有人。 这个成交的环节,不是出自己客户角度的考虑,而是因为培训公司的成功欲望。所以,现在这种集中赢的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打动学员了。因为有一些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完成把他做成成交环节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像当初做公开课一样,越听人越少。从长远看,不利于培训业的发展。 严介和 3.网络在线视频培训网站的繁荣 最开始做网络在线教育的可能是时代光华,后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在线培训的网站出现:像总裁网、中华讲师网、企管天下、前沿讲座、赢家大讲堂等等。 网络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你能上网就能购买不同老师的视频。同时学员如果听第一节不感兴趣,不用往下听了,但是在现场听老师讲,内训有纪律,公开课交了那么多钱不能走,同时他的体验成本比较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会员的认可。但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无法现场互动和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学习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当然你对这个老师特别感兴趣,每句话都很用心。特别是以前听过这个老师的课,内心又特别认可的话,区别就要小一些。 有些网站做了很长时间,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这样也给企业或学员选择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总裁网。 4、更多优秀讲师的涌现 一方面,更多的企业实战家进入到培训平台。这些老师做过企业,而且企业做的很大,管理经验丰富,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也很受广大学员的欢迎。比如前面提到的太平洋董事局的严介和、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的俞敏洪、慧聪网的郭凡生等等。 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家做培训也有很多方面让一些学员不满意,比如演讲技巧方面不如职业讲师,从语言表达说普通话(如严先生),到课程体系,到讲课技巧等,我们说肚子里有货很重要,但是能不能让别人学到更重要。同时企业家自己的工作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所以能用于讲课和研发课程的时间相对就少。这样就让课程大打折扣。同时他们出场的费用和听课的票价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难以普及。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型的讲师如易中天、于丹也进入了培训领域。他们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拓展了培训的课程领域和体系,像亲子教育,养生,家族文化等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和多了起来。这也是培训市场更繁荣的一个特征。也让更多口才好或在某个领域有独特实力的老师加入。 曾仕强 第三阶段、未来——咨询顾问专家的时代 我个人一直是做营销的,所以大胆在这里预测一下。营销的发展是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谁就能赢得将来的市场。 今天我们的培训人,只是帮助客户提供了一些培训产品,而当客户学员对培训产品不太了解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必竟买一个产品不像是买了一颗白菜,课程比白菜要贵很多。而且你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在那里听两三天,如果选择失误,不光是钱的损失,时间也是很大的代价。 所以,只有听过不少课的,对培训产品比较了解的客户学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购买适合自己的课程。而更多的人刚开始都要交一不低的学费。这样就让培训邀约越来越难,因为大家心里都没底,自己能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课程,第一次能够因为免费听课而心动,但是去了才知道,不掏钱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必竟天下有免费的晚餐。 我认为,未来的培训行业,一定是以满足客户学员的需要为基础,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客户不专业而带来的损失和失误。如果学员要听好几次课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是不是当你打官司时先要跟律师学几年,或者看病时先要抱着医学书啃几个月才去治病。这样耽误工夫。 一定有一个趋势,就是每一个咨询顾问都会变成专家,对课程了解,同时对不同老师的风格也了解,最关键的是知道这个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学员选择的时间成本,同时学员也能要到自己最想要的课程。现在的咨询顾问更多的是一个电话销售的角色,就是要不断的把客户带到现场来,剩下的成交的事情交给公司和老师。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压力相当大。所以流失率非常高。 如果将来有一天,每一个咨询顾问,都变成一个医生,变成一个专家。企业在他这里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而现在的培训公司,更多的只是利用了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对讲师资源的控制,做差额利润。这样咨询顾问价值没有最大化,培训公司与客户学员的利益也没有最大化。 3.未来的老师——本土化、实战在技巧结合 今年很多老师的课程体系都是来自国外的,比如营销的不论是顾问式销售,品牌营销。还是亲子教育,还是人力资源系统。都大部分是国外热了拿到中国来。除了养生是国产的以外。因为这是中华文化遗产。 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像曾仕强教授这样的老师,讲中国式的东西。同时也不再简单的把西方的管理方法直接搬过来,因为好多方法在中国水土不服,像麦肯锡这么牛的世界五百强,很多方法在中国也不灵。所以这是一个趋势。 易中天 刚开始的老师重技巧,现在开始重实战,将来的老师一定是需要实战与技巧相结合,因为实战的人有东西不会讲,有技巧的老师会讲没功力。未来讲师不是一个混饭吃的行业,一定会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和尺度,这把尺应该是在广大消费者手中。 己经深夜了,今天是冬至。很多人发来短信问候。写这篇文章不是批评谁,只是让更从业内外的人士多一些清醒。祝愿我们培训行业的天空越来越蓝,因为这种一个出人才、产人才、用人才的领域。就像郭德纲相声中说的那样,我爱大清国,我爱相声,我怕这门艺术完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热爱的这个行业越来越好,不希望被其它行业的人所垢病。 上面的观点如果有与您不同的地方,您不一定要认可,我们怀着一样的心情,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样,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赞美他是一种爱国,批评他也是一种爱国。我们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己,但我们都一样希望教育产业报国,成就人生,成就梦想。 实用 本土 实战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